<th id='jike12090'><noframes id='jike1209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您的当前位置:即刻范文网>范文大全>党团>党史上的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世纪之交,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贵州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方针和部署,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抢抓机遇,团结拼搏,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办成了许多若干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贵州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突出,特色经济体系逐步确立,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贵州已经进入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正为全省3900多万各族人民所分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美好前景正在由蓝图逐渐成为现实。

      一、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起点

      贵州地处中国大西南腹地,是一个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2000年,全省人口3524万,其中农村贫困人口近100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0%以上,全省财政总收入仅151.62亿元。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贵州存在的不足及比较优势都十分突出。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八五”到“九五”期间,贵州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与周边省区相比也不算快。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水平低。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和同时属于老(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穷(地区),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攻坚的难度大。三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严重。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山势陡峭、河谷纵横、地质条件不稳定,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加上水利建设长期投入少、历史欠账多,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为全国最低。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严重滞后于广大城乡居民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四是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资源转化效益不高,自我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工业化进程处于初期阶段但带有中期特征,相当一部分地区仍处在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工业结构中原材料或粗加工产品比重较高,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抗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高。五是省内市场需求不旺,外贸出口规模偏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来支撑。贵州省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对国家投资特别是国债投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国家对贵州的投资力度减弱,经济增长速度就容易下滑。六是贵州省生态环境虽然从总体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特别是“石漠化”问题非常突出。“石漠化”已使贵州省很多地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和生存条件,是造成农村、农民贫困的重要根源,同时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七是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较差,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并存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思想观念、就业环境、经济报酬等方面的原因,贵州自己培养的人才留不住和引进的人才又待不长的现象较为普遍。

      与此同时,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又具有显著的战略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贵州地处长江、珠江流域上游,毗邻华中,是发达的华南进入西南的必经之路,又处于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正因为如此,贵州境内的五条铁路运输繁忙、效益良好,国家“九五”、“十五”计划都确定铁路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南的重点在贵州。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公路,有重庆到湛江、上海到瑞丽两条国道主干线纵横贯穿贵州全省,部分路段已建成高速公路。显然,要开发西部,特别是西南,必须先打通贵州的交通干线,要占领西南的市场,贵州就是一个制高点。

      能源资源优势。贵州已探明煤炭储量526亿吨,为江南九省区之和。水能蕴藏量187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1683万千瓦。在中国,水电和火电资源都非常丰富的省份十分罕见,而贵州却名列前茅。目前,贵州电力工业已形成水火互济格局,与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电网联为一体。在全国范围比较,贵州水电和火电的单位造价都处于最低水平,电网售电价格比全国平均低0.12元/千瓦时。由于有资源优势,加之距离广东较近的区位优势,国家已经确定“西电东送的重点在云贵,云贵的重点在贵州”。

      矿产资源优势。全省已探明的矿产有110多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6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28种。铝土、磷、锰、锑、汞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非常适宜发展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铁合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目前,贵州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最大的磷矿肥基地、最大的磨料和人造金刚石生产和出口基地。

      生物资源优势。贵州年平均日照200―240天,降雨1100―1300毫米,光、热、雨同季的气候与多样的地形地貌条件相结合,产生了贵州特色突出、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全省共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高等植物6000多种,药用植物3700多种,可以入药的植物种类占全国总数的80%,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旅游资源优势。贵州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5℃。神秘雄奇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三者交相辉映,堪称举世无双。贵州现有8个国家级风景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典型、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条件下,在既为长江上游、又为珠江上游的土地上,山石、水景、洞穴、林木融为一体,遍布全省,构成了令人神往的“中国旅游宝库,世界天然公园”。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共有48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世居民族18个。

      此外,贵州还有人力资源优势和其他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全省干部群众抓机遇、谋发展的愿望强烈,给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

      总之,机遇是历史性的,挑战也是空前的。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踏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速列车”的新起点,也必将是从根本上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转折点。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贵州的实施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也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

      1.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部署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地区又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9年,西部大开发被提到中央的议事日程。同年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同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央各办、部、委结合西部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划、措施,不断加大贯彻力度。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贵州、陕西、甘肃,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鼓励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2005年2月4日,在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必须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2.贵州的贯彻落实

      “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办?”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立足省情,紧锣密鼓地开始谋划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国家战略部署的贯彻实施。

      1999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重要议题,作了相应部署,成立了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并制订了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近期工作方案。为了协调省内各方面力量,加强与西部省区的联系和沟通,强化与国家成立的西部开发协调机构的联系,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于1999年12月7日发出《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充实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充实了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

      2000年4月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将已成立的“贵州迎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更名为“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由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主要任务包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审议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想、发展规划、重大问题、有关法规和重大政策措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出建议;协调督促有关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推进全省两个文明建设。

      2000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2000]省通字第14号文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总体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即:一年起步,五年至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把贵州建设成为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贵州。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贵州确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即:把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开发的关键,把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开发的重要条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富民兴黔步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省政府于2003年5月27日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3]17号),实施意见包括八个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行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利用价格和收费机制进行调节;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外来投资渠道;加大科技、教育支持力度,吸引和用好人才;政策措施的解释和落实。随后,省委、省政府又于2004年7月29日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4]13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贵州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安排,要求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运输体系、城乡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初步建成“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围绕实现“十年重点突破”的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一是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三是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四是坚持生态立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是大力发展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科技和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三、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成就

      近十年来,贵州省紧紧抓住加快以公路为重点,铁路、水运、航空并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六个方面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各项经济社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至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从1029.9亿元增加到3333.40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总收入从153亿元增加到674.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85.2亿元增加到349.53亿元,年均分别增加26.4%和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2元增加到117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74元增加到2797元,年均分别增长8.1%和5.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3.06‰下降到6.72‰。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型产业格局得到巩固。2008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42.3∶41.3,与2000年的26.3∶38.35∶35.7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3.95和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是贵州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一、二产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对促进一、二产业及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省在培育和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优势产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针对贵州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贯穿全省的南北和东西公路大通道尚未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农村公路通达程度低、通达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投融资能力弱等实际情况,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目前,贵州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连接全省九个市(州、地),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等贵州交通建设历史上最为显著的发展。

      加快贵州省境内的重庆至湛江、上海至瑞丽等国道主干线建设。国道主干线系统由“五纵七横”十二条线路组成,总规模约35000公里,主要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了镇宁至胜境关、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扎佐至南白、都匀至新寨等高速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

      2000年,贵州省为贯彻中共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提出了“两纵两横四联线”骨架公路网规划。从贵州省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适当加密,补充和完善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在贵州省的布局,构筑全省快捷、高效、安全、舒适的骨架公路网,是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的物质基础。自2002年底开始,组织开展了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5年完成了贵州省“三横三纵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的制定。规划的骨架公路网连接所有的县(市、区),实现全省地(州、市)到省会贵阳及相邻地(州、市)的快速连接,规划的总规模为7400公里,基本形成贵州高速公路网。按照这一规划的要求,2006年开工建设了遵义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习水至桐梓新站、久长至开阳等一批二级公路。

      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贫困县接国道公路、通县油路及农村公路的建设,贵州省广大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及受地方财力限制,公路的规模、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与发达地区和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贵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2002年至2004年三年争取国家投入22.5亿元,实施了4500公里县际油路改造,同时,贵州省也在有限的公路养路费收入和以工代赈资金中,挤出部分资金集中用于路网改造和国家项目的配套。2002年至2005年四年共完成路网改造18000公里,在2002年和2003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和县县通油路的目标后,2005年又基本实现了县与县有油路连接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家全面启动了“西部油路到乡”实施计划,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确定的贵州省2006年至2010年五年实施1万公里的通乡油路改造任务,补助投资40亿元,工程实施后,全省将新增427个乡(镇)通油路(水泥路,下同),通油路乡镇达到1432个,占93%。其中: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4个市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黔西南州和铜仁地区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油路,黔南州、黔东南州和毕节地区实现86%以上的乡镇通油路。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

      航运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from 本文来自九象www.jike120.com,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高。2002年以来,贵州省继续开发利用内河航运资源,重点建设了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起步工程贵州段、赤水河(岔角―合江)航运建设工程、天生桥库区航运建设工程等重点航运工程。

      铁道部与省政府于2005年4月签定了《关于加快贵州铁路建设和运输发展有关问题的协议》,再次规划了贵州新时期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掀起了贵州铁路建设的新高潮。先后开工了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隆黄铁路黄桶至织金段、贵阳铁路枢纽南编组站扩建和客车外绕线工程。

      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的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和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两条大通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于2007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于2008年10月13日开工建设,两条路的建设将使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对促进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合作和交流,加快贵州沿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把民用航空建设作为构建全省立体综合交通的重要内容来抓。2001年铜仁大兴机场开通,2004年7月建成了兴义机场,2004年9月完成了安顺黄果树机场改造,2005年11月建成了黎平机场,2007年底荔波机场建成通航,全省通航民用机场达到6个。2008年龙洞堡机场升格为国际4E级机场,进一步提升了贵州对外开放水平。

      截至2008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5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2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3769公里,等级公路6.4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1.16公里。贵广快速铁路开工建设,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五条快速铁路被正式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已启动前期工作。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基本建成,六沾、黄织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六盘水、毕节、遵义支线机场和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贵州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全省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攻坚战役,并将每年解决农村饮水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2002年起,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特大型的调水工程),“滋黔”工程(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三小”工程(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为主要内容的益民工

      水力灌溉工程

      程为基础的水利建设全面展开。以“渴望工程”、“三小益民工程”、“滋黔工程”、大型灌区改造和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为标志,贵州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更多群众从水利快速发展中受益。2002年,142.42万农民告别喝水难;2003年,又有121.78万农民饮水不再难;2006年,又让70.57万农民喝上放心水。

      至2008年,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获国家批准立项,开工建设了一批“滋黔”一期工程项目。治理病险水库150座。新增解决2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2.通过实施“西电东送”,能源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2000年,以洪家渡水电站开工为标志,贵州“西电东送”工程启动。此后,在乌江流域上先后开工建设了一大批水电站工程,启动了乌江支流清水河流域水电开发。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已经成为贵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突出的拉动作用,由输煤变输电,使贵州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重大转变。

      至2005年,贵州“西电东送”工程第一批开工的“四水四火”电源项目全部投产,其中包括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扩机和1号、2号、3号机组增容改造、索风营水电站、纳雍一电厂、安顺电厂二期、黔北电厂、贵阳电厂增容量改造工程。2005年起,“黔电送粤”的第二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包括纳雍二厂工程、贵阳电厂技改工程、盘南电厂、鸭溪电厂工程、黔西电厂工程、发耳电厂工程。在输变电工程方面,2004年,完成了500千伏黔鸭双回“∏”入鸭电接线路工程,500千伏纳安Ⅰ回“∏”接进纳雍二厂工程,500千伏纳安Ⅲ回输电线路工程;500千伏铜仁变2号主变扩建工程,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42个。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1072.87万千瓦,发电量达568.14亿千瓦/时,售电量达382亿千瓦/时,其中送省外电量达129.8亿千瓦/时。

      根据中央要求,“十一五”期间,贵州将按照支援全国、拉动贵州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扎实推进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在保证完成“黔电送粤”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与周边省区用电需求,实现水电与火电合理配置,省外送电与省内供电同步增长,电力发展与煤矿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计“十一五”期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其中向省外送电负荷达到1000万千瓦,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贵州建成南方能源基地战略目标将得以初步实现。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贵州电力行业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建设任务,保证了省内经济发展和“西电东送”对贵州省电力的需要。贵州电网统调机组发电83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售电量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8%。全年投产发电装机容量498.75万千瓦,为历史之最。截至2006年末,贵州电网统调机组达1816.8万千瓦,其中,水电414.8万千瓦,火电1402万千瓦。

      第二批“六水八火”电源项目1777万千瓦装机要求按计划建成投产,可基本保证贵州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第三批电源项目总装机1140万千瓦,计划“十一五”投产720万千瓦,其中4个电厂将采取点对网供电方式分别并入广西、重庆、湖南等地,另5个电厂将采取点对点方式用于贵州省大型优势原材料工业的直供。实现依托电力工业推进煤电、铝电、磷电等产业一体化,发展优势原材料工业。按照贵州省电力工业和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10年这些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和提供的增值税,将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全部增值税的70%和48%,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使贵州省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使全省经济逐步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在电源方面,目前已经开工的第二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除少数水电项目的少数机组外,大都可以在2010年前建成投产。在电网方面,“十一五”期间,贵州500千伏主干电网将新建施秉、独山、兴义、八河、黎平等五个变电站和兴仁换流站,投产线路1917千米;建成纵贯贵州南部的500千伏联络线,形成全省更大范围内的500千伏环形电网。同时,建设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批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和一批城市配网工程。

      贵州正抓住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电力体制改革三个机遇,实施乌江干流开发与其他流域开发、水电发展与火电发展、电力开发与综合产业发展三个并举的新思路,到2011年左右,贵州境内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任务将全部完成,届时将形成总装机容量达到905万千瓦的南方重要的水电基地,并综合开发乌江流域的其他资源,实现乌江流域的可持续开发。

      2008年,贵州电力建设总投资达25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2310.48万千瓦,新增364万千瓦,黔电送粤“五交两直”大通道全面建成。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了一批大中型煤矿,全年完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96.71亿元,比上年增长88.3%。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部分地区生态恶化的势头得到缓解

      从1999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加强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定,并出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以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为中心,以营林为主攻方向,以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为重点,力争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2004年7月,省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大步迈前。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营造林近6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生态立省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实施,贵州省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为全省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林业重点工程的投入渠道稳定、建设标准高、建设规模大,极大地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步伐。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各地积极推行工程监理、造林招投标和民兵预备役造林等工程建设新机制,严把规划设计、苗木、整地、栽植、检查验收、抚育管护六道关,营造林质量多次位居全国前列,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为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新建自然保护区44处,使全省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13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保护区总面积达到960972多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5%,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和珙桐、台湾杉、桫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2009年全省森林公园达到66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1个)、总面积达到370.5万亩。

      目前贵州省森林面积已从西部大开发前的8413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1055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0.83%增加到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大规模实施“西电东送”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贵州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4.新阶段扶贫开发进展顺利

      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贵州省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况,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也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多发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脱贫致富难度相当大。

      针对贫困状况突出的省情,长期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贵州实际,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将西部大开发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项目70%安排在贫困地区,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以及沼气等工程,着力增强特别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贵州省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重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1年以来,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扶贫开发专项投入,省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从2002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7亿元,地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同时不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贫困乡村。

      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同时,贵州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城市长期对贵州省进行对口帮扶,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单位长期在贵州省开展定点帮扶。

      贵州突出重点大力开展了“百乡千村”扶贫工程,以整村推进为基础,实行整村推进与整乡推进相结合,对100个最贫困的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倾斜扶持,每年在1000个以上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集中人、财、物力,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增收门路得到拓宽,基本素质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的目标。到2007年,贵州省共组织实施了504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认定了93个教学点,形成覆盖全省的省地县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培训10万人,转移输出8万人以上,促进向非农产业和省外转移输出,提高贫困农户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推进产业化扶贫,积极扶持国家认定的14个扶贫龙头企业和省、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因地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乡村建设特色优势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每年实施20多个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种养业产品,在全省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和脱毒甘薯,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通过采取稳定种植业收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努力拓宽非农收入渠道,对农村特困人口进行政策性救助和补贴以及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贫困农户,组织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等具体措施,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

      贵州省的扶贫工作从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到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再到2001年起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阶段,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1985年末的1500万人减少到2007年末的216万人。2008年,全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2亿元。实施了204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4274人,训后转移就业和就地转产87868人;在33个县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19375户贫困农户种草养畜增加收入。全年共减少1067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83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其中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长8%左右。

      虽然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贵州省仍然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依然突出。2008年末全省1067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4万人,今年国家将扶贫标准从1067元提高到1196元,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将达到580余万人左右,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繁重而艰巨。

      5.“两基”攻坚实现突破

      在2000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基本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时,贵州尚有55个县未实现“两基”,“两基”实现程度位居全国倒数第二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及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挥下,一场规模宏大的“两基”攻坚战让祖国西部的贵州农村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行动中,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两基”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同时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2001年10月,针对“两基”省情,及时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基”攻坚的决定》,把全省基本实现“两基”的时间由原定的2010年提前到2005年。同时制定了全省未实现“两基”的55个县分年度实现“两基”的规划,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省政府与各市(州、地)政府、省教育厅与各市(州、地)教育局还签订“两基”双线目标责任书,实施“两基”攻坚定点包县责任制。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几年来,全省上下团结,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合力攻坚,扎扎实实地推进了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工作。

      2001年,首批攻坚县遵义、镇远、荔波达标;2002年7个县、2003年15个县、2004年16个县、2005年10个县顺利实现“两基”。5年时间,实现“两基”的县由32个增加到84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上升至93.88%;青壮年非文盲率由92.8%提高到96.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初中毛入学率由73.6%提高到98%以上,全省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如期达到贵州省“十五”目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在安顺召开

      2006年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贵州“两基”捷报频传:紫云、望谟、威宁、赫章均顺利通过省政府和教育部验收。至此,全省88个县全部实现“两基”,贵州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成为西部地区第二批全面实现“两基”的省份,比国家制定的西部地区整体实现“两基”目标提前两年完成。

      “两基”攻坚6年来,贵州省总计投入超过74亿元。这样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贵州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全省共争取到中央“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专项资金31.28亿元;省政府先后投入“普九”专款、“义教工程”配套资金、“两免一补”资金等14.12亿元;实施“两基”攻坚的市(州、地)、县以政府贷款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为主,投入资金达29.11亿元。共建成“义教工程”项目学校1003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704所;建成计算机教室2919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403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8089个,形成了覆盖全省88个县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农村寄宿制中学888所,解决了70多万农村初中学生食宿难题。经过攻坚,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为巩固和发展“两基”攻坚成果,2008年,全省共投入“新机制”资金38亿元,对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对校舍进行维修改造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千方百计挤出钱来给教育,有的县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争取捐赠等措施加大对“两基”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教育资金的投入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6年到2008年各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共计达到118亿元,是“十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贵州省“两基”攻坚资金的两倍。

      针对贫困学生比例高的状况,从2001年秋开始,贵州省试行向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举措。经历了向全省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和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逐步实施“两免一补”等政策,到2008年9月,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至2008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下降到0.45%和2.12%;15周岁人口文盲率仅为0.04%,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和17周岁人口初级中学教育完成率也分别达到了96.41%和83.71%。

      回顾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源建设和“西电东送”、新阶段扶贫开发、“两基”攻坚等方面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仅仅是起步阶段,展望未来,尽管任重道远,但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只要立足省情,坚持科学发展,贵州各族人民期盼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将在西部大开发的涌动大潮中早日实现。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吴元春覃爱华执笔

      上一篇:武钢的创建和三次腾飞 下一篇:河南农村60年变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文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温馨提示:如果您对即刻范文网(www.jike120.com)有任何建议,请通过我们的网站向我们反馈,感谢各位的建议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