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侧面看邓小平如何推进改革
从三个侧面看邓小平如何推进改革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曾经提出过很多深刻的改革思想。细细体会,其中以下三个方面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
改革精神:“要敢字当头”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底拉开序幕的。但就邓小平来说,改革其实早在1974年到1975年就已经试验过一段了。1975年初,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党政军日常工作。面对“文革”后期的混乱局面,他强调全党要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全面整顿的任务。整顿其实就是改革。针对当时派性斗争愈演愈烈,一些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只抓革命、不抓生产的状况,邓小平在领导全面整顿时多次强调要“敢字当头”。1975年5月21日,他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
说 :“现在,干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怕字当头,不敢摸老虎屁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九、十月
间,他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这半年来,我讲了多次话,中心是讲敢字当头。”(《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敢字当头”,体现的正是改革精神。这种精神,邓小平既对己,也对人。
首先,邓小平自己就是抱着“敢字当头”的态度来领导整顿的。他曾被打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并下放江西多年,本应接受点“教训”而有所顾忌,但他全然不顾,而是抓住契机,义无反顾地开始全面整顿。他戏称自己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不怕被抓辫子,不怕被打倒。
其次,对各级领导班子,他也要求要“敢字当头”,不要怕这怕那。对于坚决闹派性的要坚决调离,对于软弱涣散的,要整顿加强,“找那些敢于坚持党的原则、有不怕被打倒的精神、敢于负责、敢于斗争的人进领导班子”(《邓小平年谱(1975—1997#from 本文来自九象www.jike120.com,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上),第47页。)。在邓小平看来,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这个中心环节抓好了,各方面的整顿就不难。只有各级领导班子对各种问题态度鲜明,群众才有主心骨;只有敢于动真碰硬,派性分子才会有所顾忌,才能真正将国民经济搞上去。可以说,正是有“敢字当头”的精神,使1975年整顿取得了巨大成绩。
虽然邓小平的整顿举措和改革精神为“四人帮”所不容,他主持的全面整顿也因此中断,但正是这句“敢字当头”,使人们对邓小平的政治品性和行事风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敢字当头”既是一种勇气和决心,也是一种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如果每个人都从个人得失考虑问题,怕担责任,怕担风险,那么改革就很难取得进展,我们的事业就不会有希望。从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领导拨乱反正和1978年后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敢字当头”的精神和勇气。1977年复出后,邓小平自告奋勇抓科教,领导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当时教育战线存在的问题很多,亟待解决。可一些同志思想中仍有很多顾虑,怕跟着犯“错误”。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68页。),鼓励他们要敢字当头,敢于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改革开放后,他始终强调要解放思想,提倡要有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精神状态,提倡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提倡要用“明白人”。“明白人”有很多标准,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改革的胆识;有胆才有识,因此关键还是要有“敢字当头”的精神。
作为改革的领导者,没有“敢字当头”的担当和勇气,没有“敢字当头”的精神状态,对重大问题犹豫不决,没有准主意,就没有政治号召力,人民群众就不会跟着你走,改革也不会走出新路。当然,“敢字当头”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只有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