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观光旅游解说词
雾灵山位于东经117°17ˊ―35ˊ,北纬40°29ˊ―38ˊ,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海拔2118米,为燕山山脉主峰。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3%,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和猕猴分布北限”。
雾灵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自夏殷代以来就有人烟居住。属于我国古代山戎、东胡、拓拔、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与幽燕汉族交往之地。
雾灵山以自己的特点和灵性,令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折服,纷纷来此游览并以诗词文字吟诵雾灵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伏凌山(雾灵山)甚高峻,严障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
明朝初年,为防止外敌入侵,明王朝派戍边将士利用雾灵山险要的地势,连缀并修筑了近百公里的长城,建有曹家路、黑谷关等重要边防要塞等关口,并在高山险峰上建有许多烽火台,现在仍可以看到破壁残垣。明洪武年间,中丞刘伯温曾到雾灵山巡视,并留下巨型摩崖石刻“雾灵山清凉界”碑。部分守关名将如汪道昆、刘应节、杨兆、戚继光等先后游览了雾灵山,并赋诗赞美雾灵山。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也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并以诗词发出感慨“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却恨不逢张少保,碛(qi)南犹筑受降城。”
到了清代,由于雾灵山峰岭层叠、纵横交错,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龙形图腾,就把雾灵山作为百年寝陵的太祖山,于清顺治二年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年。清圣祖仁皇帝康熙曾题《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诗一首:流吹凌晨发,长旓出塞分。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云。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据清《师山掌录》记载:“雾灵山……上多奇花,又名万花台。其阳曰万花台,其阴曰清凉界,高广深邃,东陵主山也。每年六月六日现祥光(即所谓佛光)如雾,土人如期候之。”
雾灵山自古又是道家佛山,据记载,雾灵山在宋代就建有寺院,宋辽时期更是修建大型寺庙。当时山下有红梅寺,山腰有钟鼓院,山顶有云峰寺、天云观,并有按北斗七星排列的山泉井七眼,现仅存一眼。到辽金时期达到鼎盛,“有僧道万余人”,号称 “有名的和尚三千六,无名的和尚赛牛毛”,这就说明在当时雾灵山一带僧道甚多,香火旺盛,其香火延续了辽、金、元三代。元代曾有僧道来此做佛事,《昌平山水记》记载“文宗(元)命西僧于雾灵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绝顶可瞰塞内”。据《长安客话》记载,“雾灵山有云峰寺,相传宝志公锡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