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师德征文-《让师德之光永放光芒》
什么是“师德”?按照书上说: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很多人习惯性地给老师很多称号,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点亮别人牺牲自我的蜡烛等等。我以前常思考,为什么要给我们老师这么多称号,我们只不过是平凡的一个人罢了,当真正的踏上三尺讲台之后,我便意识到我们肩上所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了。于是乎,对自己也更应该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要求?便落于“师德”的培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身的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而我眼中的“师德”更是化作“爱”一字,很多老师会把全身心的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考个高分上,而我并不以为然。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将老师的爱灌注到学生的成长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只有当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他才会有学习的心,要不然他的心总会放在寻求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上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我有理由相信,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低级需要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而高一级的需要才是认知的需要。
如何才能将老师的爱真正意义的灌注到孩子的成长中呢?在前文中,我也说到过,那就是“细”,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细节中,给予孩子们以爱。细节决定成败,自然在细节中让孩子感受到爱,也是最为真诚,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临淮初中七(2)班,是我目前所带的班级,一个42位同学的班集体,人数虽不算太多,但是孩子的性格迥异,脾气不同。刚接手这个班时,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信心十足。班上有个别比较调皮难管的孩子,一开始比较浮躁,我一看学生不听话,就去体罚学生,后来发觉体罚是治标不治本,决定改下方法。填学籍表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个孩子的档案。李双全:孤儿,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至今,“孤儿”二字,立马刺激着双目,让我惊异。因为李双全太不像一个孤儿孩子家的孩子了,其活泼开朗程度倒让我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个孩子被班里同学戏称为“四大帅哥”之一,同时上课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爱说话,成了他最大的缺点,同时偏科也很严重,喜欢语文,对数学和英语兴趣不大。为了改正孩子的一些缺点,我开始有意的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每个课间来我办公室,和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每次吃完中饭,问他吃饱了没?天冷时,亲自提醒让他多穿点衣服,每天晚上放学,送他一程,和他一起聊今天一天的学习收获和成长收获。而我的收获便是从一开始他不对我说班里的事,也听不进去我说的话,到后来他主动地开始跟我谈心,谈及班里的情况,谈及家里的人,家里的事,我知道我已经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长期的接触中,我也渐渐地体会到孩子的真诚的心。今年我校举行第十届田径运动会时,他勇敢地报了男子3000米、1500米、800米和400米的长跑,我很担心,我担心的不是能否得奖,而更担心的是他能否坚持跑完全程,对我而言,只要他能跑完全程就已经是胜利了。比赛前,我鼓励他一定要坚持,坚持跑下去就是胜利。看到他在赛场上慢慢地跑着,我能做的就是在他快要坚持不下去时,快要放弃时,不断的鼓励他。比赛结束,让我们惊喜的是,他在参赛的所有项目中均取得第一。他哭了,我和我们班同学也哭了。我在给他擦汗水和泪水的时候告诉他,他获奖了,获得了我给予他最大的奖。在这近一年的相处中,我发现他的优点就是天真和心善,他总是关心身边的同学,甚至为同学受到别人的欺负而流泪,我在不断给予他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导他将自己的爱心和善良分享给身边的同学。现在的李双全,虽然还是在上课的时候爱说说小话,但是和开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在克制,他在改正,这是我能看到的,英语和数学也能时不时的考及格了,任课老师也时不时的在我面前表扬孩子,这让我觉得自豪和骄傲。
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需要什么?和知识相比,他们更需要来自大人对他们的认可和爱,他们更需要一种被人呵护的归属感,只有满足了孩子这个需要,他们才会向认知需要进发,他们才会去有心思去学习。而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应该将自己的爱灌输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把所有的爱化作在平时的细节中。记得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因此,爱生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善爱便是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发光点;要爱他们的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内心的五彩天真的小世界。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而如何“爱生”,便全部集中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之中,只有在细节中爱,方能让学生感受得最为真切,也最能动其心。而这“细节中的爱”也是师德培养的一大关键之处。
教育之路还很长,留待我们做的便是将爱传递下去,用爱的光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而不是单纯的用知识来增加他们人生的砝码,如果单纯的传递知识那和“教书匠”又有何区别呢?既然是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更应该注重灵魂的塑造,因此说,用爱引导一个孩子的成长,在爱的基础上,传授知识,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总而言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又岂能用这数行文字所能阐明。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放到自己身上,教育之路漫漫修远,需要我做的便是摸索前进,慢慢成长!